斯诺克世锦赛的第二场半决赛,奥沙利文在整体落后二至三局、塞尔比手握三个赛点的局势下,以一波狂轰滥炸的进攻,完成史诗级逆转逆转,17:16晋级决赛。这是自2014年奥沙利文14:18负于塞尔比之后,两人首次在世锦赛狭路相逢,也是奥沙利文时隔六年首度打入世锦赛决赛,向个人第六个世界冠军奖杯冲击。
比赛虽已落幕,更引起我兴趣的是的球迷心态和场外舆论。聊天室里有人大骂塞尔比的“磨功”,也有人对奥沙利文锤球台、暴力抡杆等行为表示质疑——也包括看球到亢奋的我自己在内。其实冷静一想,塞尔比和奥沙利文都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操作,规则并没有出杆限时,并没有禁止大力解球,也没有禁止锤球台和欢呼为自己打气。作为观众不必将自己的好恶情绪带入其中。在某种意义上,奥沙利文和塞尔比的这次半决赛,意义比决赛更为重要,因为这是一次绝对的进攻与与绝对的防守控场之间的巅峰较量,是一次矛与盾的对决。奥沙利文以犀利的进攻直下三局,颠覆了塞尔比式防守控场打法无法被逆转的神话。自塞尔比2014年夺冠以来,其球风在90后新生球员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趋势,麦克吉尔、威尔逊和颜丙涛都是以这种打法赢得了排名赛冠军,成为侪辈中的佼佼者。长此以往,斯诺克的观赏性必然大大下降,对斯诺克运动的发展与传播非常不利。这次奥沙利文不可思议的逆转向台坛传达了一个讯息:极致的进能够战胜极致的防守,这必然激励更多年轻球员转向,扭转近年来斯诺克暮气沉沉的主流风格。从斯诺克发展的意义来看,奥沙利文这次胜出意义重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