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扒扒这备受瞩目的MSCI再次拒绝中国A股事件。MSCI指数作为全球投资组合经理最多采用的基准指数,据MSCI估计,在北美及亚洲,超过90%的机构性国际股本资产是以MSCI指数为基准。追踪MSCI指数的基金公司多达5719家,资金总额达到3.7万亿美元。毫无疑问,MSCI在国际资本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权威作用,中国A股冲击这一指数的努力也早就开始。MSCI自2013年6月启动对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评估,在2014年、2015年的两次年度审议中,均决定暂不将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但仍保留在审核名单中。2016年4月,MSCI继续启动对A股的评估征询,但6月15日公布的结果再次令中国股市和中国股民大失所望,对此MSCI给出的解释是,因该公司此前指出的四个主要障碍中有三个仍然有待得到克服。
至于为什么再次拒绝?明确说来,首先MSCI在公告中指出,国际机构投资者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相关监管机构合作,在囊括提升资本流动性制度改良的QFII新政实施之后获取相关操作经验。在QFII新规下积级正面的操作经验,包括QFII额度的申请及按日资本赎回制度的无缝连贯执行,是国际投资者支持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关键考量。这一官方表述的言下之意就是中国资本市场还不是完全开放包容的,不是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即中国资本市场允许国外投资者自由的进入,但不允许其自由的退出,资本市场自我保护主义的色彩还有些许浓厚。作为一个中国资本市场 的弱小散户,我只能说,呵呵,这么个市场,保护谁啊?不保护好市场机制和监管秩序,谁也保护不了。
MSCI还表示,相当多的市场参与者强调,近期旨在提升资本流动性的QFII政策改良仍未有效解决月度资本赎回限额给投资运营层面带来的挑战。在现行规定下,QFII投资者的每月资本赎回额度不能超过其上一年度净资产值的20%。此项限制对投资者需要兑付客户资金赎回时带来潜在的流动性障碍。所以,市场参与者认为当局应该考虑完全解除每月资本赎回额度限制或者大幅度增加赎回限额并同时缩短相应赎回周期,否则整个QFII投资渠道的有效性将会显著降低。是要逐步放开呢?还是完全放开的时机还不够成熟?作为一个小散,我无从猜测,只是从2015年开始的过山车般的股市经历,实在是令人心悸。
拒绝的又一个解释是,MSCI称,停牌新规刚刚实施,投资者需要一段时间观察政策实施的实际成效并且确认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停牌的股票数量能在新规执行之后有显著的减少。不说MSCI的希望是否能够落实,笔者只是联想到了持有的一只股票从去年至今,停牌近半年至今也没有明确说法和复牌迹象。
最后,关于內地交易所针对金融产品的预先审批限制,MSCI称,绝大多数投资者指出,在A股进入他们的投资标的范畴之前,中国交易所对相关制度的解除并与国际标准接轨至关紧要。
末了,MSCI还是给了点安慰和希望,公告表示若以上提及的问题在2017年6月之前出现显著的积极进展,则不排除在年度市场分类评审的例行周期之外提前公布纳入A股的可能性。
MSCI拒绝的利空暂且撇开不谈,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另一大利空是,欧洲杯马上来了,A股的大魔咒似乎又要开启。
什么是A股大魔咒呢?
“江湖传说”A股有四大魔咒:中石油、中石化暴涨,要跑;每年4.19,要跑;奥运会、世界杯这些大赛开始前,要跑;招商证券开策略会前,要跑。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赛事大魔咒,据说每逢世界杯开赛,那些投资机构的操盘手、经理人等,大多是资深球迷,晚上会像打了鸡血般兴奋呐喊,熬夜看球赛导致的结果就是第二天精神黯淡无心交易,这样股票市场的交易量自然下降。但更令股票市场交易量萎缩的原因还在于人们对于大魔咒效应的心理认同。每逢这些大的赛事活动大幕开启,出于资本逐利避险的天性,许多人早早的就抛出手中持有的股票,或者暂时逃离股市以避险。
毕竟,网络时代,谁都知道这是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人们的眼球在那里,注意力在那里,流量就在那里,有了流量才会产生经济效益。欧洲杯这么盛大的赛事,又怎么会不吸引眼球,怎么会不产生眼球经济效应?股市的资金被转移稀释,从而缩水下跌也就不难以理解了。
不管怎样,MSCI也好,赛事大魔咒也好,做好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与监管才是真正抵御魔咒的有效药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