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阿根廷对澳大利亚的比赛中,一个插曲刷爆网络。
当比赛进行到第61分钟,现场有一位中国球迷突然从看台跳下冲到球场,快速跑到梅西身旁来了个拥抱,梅西没有拒绝,甚至还拍了拍他的背。
随后这个年轻人一路狂奔,还和阿根廷门将击掌,一边跑一边张开双手欢呼,不断甩开奋力追逐的保安,不过最后因为绊倒而被抬出场外。
整个过程只有48秒,却是全场最激动的48秒,欢呼声响彻工体,只因这位小伙子做了全场球迷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He did something fans wanted to do but didn't dare to)。
虽然这个行为不值得鼓励,但看了还是有些激动的,在精神日渐萧索的当下,小伙的“敢爱敢做”实在令人眼前一亮。
这位球迷甚至还火到了国外——来看看美联社的报道,顺便学点英文:
标题:
译:在阿根廷2-0战胜澳大利亚的比赛中,梅西进球,被球迷拥抱。
1.score 可以直接作不及物动词,表示“进球、得分”
2.get hugged by 表示“被…拥抱”
3.Argentina's 2-0 win over Australia的表述十分简洁,2-0修饰名词win,再用 over(胜过、压过)连出后面的宾语 Australia
来看文中描述小伙子拥抱梅西的一段:
译:这名球迷冲过球场,在另一端与阿根廷门将马丁内斯击掌,转身穿过草地时绊倒。最终这位“闯入者”被抬出了球场。
1.bolt这个动词用得很好,原义是“闪电”,这里的“bolted across the field”比喻快速穿越场地
2.high-five 表示“击掌”,这里活用为动词,表示“和某人击掌”
3.before(在…之前,逻辑上即“然后”)一词非常灵巧地引出后续的动作
4.double back是固定搭配,表示“沿原路返回”(转身返回)
5.trip表示“绊倒”。
6.“invader”(闯入者)可能是媒体专门用来称呼此类冲向球场的观众的用词。
7.be carried off the field表示“被抬出场外”。
关于小伙子的这种做法,目前互联网出现了两种声音:
1. 反对:一个破坏规则的人居然收获了全场“牛逼”的欢呼?他破坏了比赛的完整性,破坏了规则,如果这样的行为被鼓励,那么下次内马尔、姆巴佩来的时候,就会有人效仿。真正的热爱是守护比赛、合规观赏。
2. 支持:为小伙子高兴,他做了全世界球迷想做不敢做、或没机会做的事情!规则意味着稳定有序,但稳定久了,偶尔一次打破常规又何尝不是枯燥生活的调味剂?
在国外球赛中,狂热粉丝的冲场屡见不鲜,但在我国似乎还是第一次,这种破坏球场纪律的事情当然不值得称赞。但生性腼腆的中国人有此冲动,也许代表了某种精神的迸发。若干年后回头看,此举也许是某种历史进程的分水岭。另外,舆论上的大度、处分上的宽容,似乎更能说明这种远景。
另外,据说这个小伙子才15岁,不禁感慨年轻真好!但同时也不禁扪心自问,我们成年人还敢于拥抱自己的梦想吗?
你怎么看待小伙的行为,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