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斜顶的一般结构和类别
如下图所示
斜顶一般由二个部分所构成:机体部分和成形部分。 它与滑块一样,由于机体部分与成形部分是否组合,斜顶可以分类为:整体式斜顶(如图1,也可以叫做非组合式斜顶)和非整体式斜顶(如图2,又可叫组合式斜顶)。
注意,由于斜顶相对比较小,一般我们用整体式斜顶,很少去用组合式斜顶。整体式斜顶结构紧凑、强度较好、不容损坏。而对于较大的斜顶,设计时可运用组合式,这样更换比较方便,也便于维修维护,加工比较简单。
此外,由于斜顶机体底端定位结构的不同,斜顶又可分类为:圆柱销式斜顶(如图3)和T型块式斜顶(如图4)。对于这两种斜顶来讲,圆柱销式斜顶在设计当中运用很多,主要原因就是加工方便、安装配合维修维护容易。
T型块式斜顶主用于较大的精密度要求较高的产品,它还要与专用的T型底座(如图5)相配合(如图6),加工配合比较难,制造成本也会加大。
二.斜顶的运动原理
如下图所示,斜顶放置在一个固定不动的模板的斜孔中,斜顶与斜孔配合。从下向上给斜顶一个推力推动斜顶向上运动一段距离之后发现斜顶在斜孔和推力的强迫作用下,不仅向上运动了,并且向斜顶倾斜方向运动了一定距离(如图中所示的位置差距)。
在顶出过程当中,由于产品是垂直线运动,而斜顶不仅垂直线运动,且向死角反方向运动了,从而可以处理死角了。
三. 斜顶的设计
前提条件:已经确定了模板、模仁、模架的尺寸。具体如下图所示。
1、查看图纸,仔细分析,确定死角的大小。如下所示。
2、确定0°靠破面的起点,并且确定其长度(如图AB)。如果不设计0°靠破面,则选择A点作为斜顶斜面的起点。
3、以B点为基准,偏一距离,如图BC,BC=顶出行程。
4、以C点为基准,向斜顶移动的反方向偏一距离,如图CD。CD=斜顶行程(取整数)=死角大小+大于或等于3mm的最小安全量。
5、连接DB,得到角度DBC。这个角度一般为小数。我们取一整数,为M°。这个角度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斜顶斜面的倾斜角度。
6、其它的内容可根据前面所讲的结构及其要求完成斜顶其他部分的设计。其实,像上面这么复杂的内容主要的目地是教我们如何去求出斜顶的倾斜角度。我们可以简化为如下图所示:
像上图,我们可以得出三角函数tgM°=斜顶行程/顶出行程。此时要求出M°是多大就很容易了,也可以直接在图纸上测量出来。
四.斜顶运动的图示
六.斜顶在实际设计当中的图例
1 斜顶应设置导滑块(SK-3,ABB)。
2 滑座可用销钉连接或T型滑槽连接,不宜用螺栓连接。
3 斜顶面与型芯面平齐或比型芯面低0.1mm。
滑动部位为面接触,接触性与耐磨性好,结构刚性好,适用大模具。
斜顶头部连接形式参考:
当斜顶宽度很大时采取此连接形式,适用大模具。
斜顶设计一般规定:
1)根据实际行程H确定斜顶角度a,a一般为3°~12°,斜顶抽芯距一般大于产品抽芯距3mm;
2)根据产品扣位的宽度确定斜顶宽度A;
3)根据斜顶尺寸A及斜顶所在产品位置(主要看有无干涉、斜顶上的胶位面落差是否很大)确定斜顶尺寸B(厚度),B值一般不小于6.0;
想学习模具设计需要学习资料参考或者练习,可以私信我回复UG免费领取一整套工厂实战教程学习资料,祝大家学有所成,致以所用~
4)根据斜顶尺寸A、B及总长度确定导滑槽的形式。导滑槽一般采用40Cr材料。
5)根据斜顶尺寸(一般由A和B)设计导滑块;材料一般有40Cr、青铜。
6)斜顶材料一律用H13,并作氮化处理。
7)斜顶需加工油槽(斜顶的顶、底面除外)。
8)留意成品的摆放方向,避免挂斜顶,必要时增加加速顶。
9)绘图时,斜顶要用三个视图表达。
10)斜顶顶面低于产品面0.05mm,以避免拉伤表面。
滑动部位为线接触,接触性与耐磨性差,适用小模具。
三.斜方
1斜方行程 的余量必需≥1 MM.
2斜方斜度取数应是5°- 8°。
3如斜度> 8°侧斜顶用A或C型斜方座。
4模胚≤5060用B型斜方座。模胚> 5060用A型斜方座
5斜方过小且斜度大时侧用C型斜方座。
6斜方做挂钩时L取数应≥2.5, 如不能做挂钩做直身(如下图D型)时L1取数应≥10.
7斜方底部在平行移位方向必需做R角。 (如下图)
8 A.B.D型斜方在B板底部必需有导向块( 用青铜)固定斜方。
9斜方底端L2≥50斜方必需做运水。
1 0斜方顶端全 部覆盖胶位则顶端必需做低0.05保证斜方顶出顺畅。
11多支斜顶 的角度设计应考虑顶出行程走完后倒勾尽量同时脱离。
想学习模具设计需要学习资料参考或者练习,可以私信我回复UG免费领取一整套工厂实战教程学习资料,祝大家学有所成,致以所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