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来到头条,第一次来分享自己的足球日记——“足记”系列,跟各位足球狗们握个爪!
老实的说,以前我没有用过头条,因为这次#懂球大会#的契机方得结缘。当来到这片从“足球”之源流淌出的文字之海后,在大众成见里“直男”浓度颇高的足球又拥有了更多温度和维度,我们也发现了自己和足球间的这场际遇,原来还能被球场之外的更多形式所书写、传递,到达球迷世界的天涯海角。
身在足球的父母之邦,这样的文会也不禁让人想起唐宋时,那个中国足球制霸世界的年代啊(无耻地蹭一蹭足坛远古神兽高太尉们的热度)——既能矫健地“斗鸡金宫里,蹴踘瑶台边”,也能在群贤相会时挥就“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中国足球上古神兽:高太尉
谁说足球狗就不能文武双全呢?
也许屏幕前的你们我们他们素昧平生、天各一方,但对足球的热爱,就是我们共同的心跳。
“足记”文章,全部来源于我个人以前写下的一些文字,空间动态、朋友圈、日记本,不一而足。本来打算把他们修改润色一下,后来转念一想,忠实的记录与还原或许才更有价值。
也许我们现在看球时,常会觉得没有了初入足球坑时那种激动亢奋的体验,仿佛一段恋情在最初的炽热燃烧后,慢慢开始转化成为生活中平静如水的一种陪伴,足球也不知不觉间像是由恋人成为了亲人。你可能不再是站在前线疯狂呐喊的旗手了,而是选择融化在主队身后的人海里,成为了几千几万分之一。
主队的消息不会再去事无巨细一条条点开来看了,每个球员的姓名、特点、轶事不会再去尝试一一记住了,半夜场的球因为第二天要忙的事多了起来,也难免要错过不少了——
这也许并不是淡漠疏远,而是把对足球的爱化作了另一种形式;荷尔蒙终要消退,坚实的信仰则不会倒塌。
许老板:看把你给激动的
努力去追溯那些最原始的悸动,让初识足球的岁月永远闪光,便是我写下这些文字的目的所在。通过它们,多少可以挽留住一些曾经属于足球的宝贵记忆,努力帮那些青春年少时和足球相伴的深夜延长保质期。
如果我的文字,能帮你也找寻到自己的那份没有变质的激动,它们就不算白费了。
(写的还有点伤感,像是已经踢不动球的老头写的回忆录。怎么说咱们00后马上也是奔二的人了,下一个陪你踢球、看球的兄弟又会在哪里呢?)
想要开宗明义、开门见山,那就得和各位球迷们拉近距离、找点共同的话题;不管懂不懂球、用不用懂球帝,“懂球大会”四个大字肯定都看得懂。
能看得懂,多半就是中国球迷;是中国球迷,多半就终归割舍不了心间那份羁绊——中国足球。
无论曾为她祈祷还是朝她唾骂,无论带给我们过惊喜还是惊吓,无论上演过励志大片还是人间魔幻,她永远是中国球迷的孩子,我们与她为伴的日子还将继续到很久以后。
所以,第一篇就献给我们这份羁绊吧。
中国足球:人之痰盂,我之圣杯(贺炜)
2016年,3月29日,晚20:15分,陕西朱雀体育场。中国vs卡塔尔,比赛开始。
2018世界杯预选赛正在进行,中国男足此前表现不力,甚至在中国香港身上都难全取三分,两战两平、一球未进,质疑、失望、责怪、谩骂,铺天盖地。
遭中国香港连续零封,国足一时间被千夫所指
此时亚洲区十二强赛的名额争夺已趋白热化,早在上一轮卡塔尔2:0战胜中国香港后,国足就已经无望争夺小组头名,想要出线,只能寄希望于成为8个小组第二球队中战绩靠前的四支之一。
最后一轮开打前,国足与中国香港同积14分,其他小组的对手也对晋级名额虎视眈眈。不利形势之下,中国队在自己的主场迎来了卡塔尔的挑战,我们不光要努力争胜,还得看其他小组对手的脸色。
谁是最可爱的人?
2016年的三月,那时我初三,离中考还剩两个多月,也正是各种品牌的新式智能手机广泛普及、席卷中国的年代。
我拿着老妈淘汰下来的老款智能机,在住校期间偷偷摸摸地过过游戏瘾,刷刷足球消息,为此和宿管老师斗智斗勇多年,早已是久经沙场的老油条了。
我跟寝室里另一位室友都喜欢看球,一个皇马、一个拜仁,不经意间也就把另外的室友们都培养成了球迷。
那天国足的生死战开打时,不巧赶上了晚自修时间。晚自修点名老师都是几个班轮值的,并不一定认识当值班级同学,于是前一晚我们就到左邻右舍开始了地下活动,串通好了第一节自习下课后的“掉包”战术。
那些与足球相伴的夜晚
八点十五分,我拿出了偷偷带到教室的手机,用书本在桌子上堆起了三面拒敌的“战壕”,国足的比赛就在这浓厚的书香氛围中静音开战了。
我的同桌、后桌、后桌同桌,坐着从其他班赶来的寝室另外三个室友。
他们分别应答了三个假名字,成功逃过值班老师法眼,现在正襟危坐,右手拿笔,身体认真“写“着作业,目光则一齐望向我的桌角。
随后一切,不需赘言,尽在你我的回忆之中。以下是当晚回宿舍后,我在激动难眠之中写下的文字。直到奇迹真正来临之前,我都不曾知道,对于这习以为常的“绝望中的希望”,我是否还要和其他人们一样宁信其无,不信其有。 我也从来都是这样,尝试着用各种其他的掩体来遮蔽住这几乎从未光临的奇迹,以一种冷淡的态度去埋葬、遗忘掉这微不足道的奇迹。豪门的金元游戏、世界顶级的绿茵赛场,可以让我长久心醉神迷,从不曾注意到自己像飞蛾一样热衷追逐虚无而光辉灿烂的远方,有着乐此不疲地投身洪流的天性。相隔万里的海外那个披着面纱的足球世界,一如至为深邃汹涌、浩瀚无涯的大海,我以为遥望远方那片陆地,看到的才叫做美丽。
里皮,我们曾经的救世主
直到我第一次因他们的胜利而真正明白了几亿球迷呐喊的意义,他们心头代代相传的爱恨交织之前,我都不曾了解,那样的遥望最多只能带来河伯的望洋兴叹。我们的心是这里的土壤做成的,舶来的文化、停留在感官上的冲撞刺激,不可能叩开他最深的心扉,不可能让他真正炽热的情感完全合辙押韵地随这个国家与民族的节奏而悸动。如果说有那么十一个人,十一件战袍,能让我本能一般拍案而起,在自己还来不及取舍斟酌、无关乎信仰情怀或热爱的那一个瞬间,就愿意自觉地为之沸腾——那只有红色的,战斗的国足。我曾和这个厌倦了足球带来的羞辱的大环境一样,极尽嬉笑怒骂、嘲讽鞭笞之能事来与国足撇清关系,认定自己与他的血缘关系远不如与猩猩猴子一般密切,自认为对国足早可以已无牵无挂、冷眼旁观,认为自己完全有权置身局外、明哲保身。——“国足比赛?呵呵了,有着闲工夫多做几道题去吧。我跟你说,中国有两种球是没有悬念的,一种是乒乓球,还有一种,……” 我不会愿意搭话,因为谁都知道下一句是什么。
玩笑当中的辛酸,只有我们自己明白
谁都知道我们对国足的信任大概是要随年岁的增长而不停冷却的。我们难道有足够的底气把这样的嘲讽给愤怒、鄙夷地一下堵回,说“你快点闭嘴”?这样的人的确很多。国足俨然已经是社会上一个符号性的,用于揶揄鞭挞的谈资和笑料,我们在其他领域的成功,已经把站在制高点要求这支队伍的权利,默许给了我们,注入了我们的骨子里。我们放不下大国的身段,忘不掉自己原本可能达到的水准、可能获得的成功,但现实不停的摧毁那样的理想,于是这不可调和的矛盾扭曲了所有人的批判方式、热爱方式、厌恶方式、支持方式。无怪乎亿万人的大军渐渐的、渐渐的将国足羸弱的身躯当作明枪暗箭、唇枪舌剑的众矢之的,——因为它一直就是这么不争气。 没人敢说自己不曾是这样的人群之中一员。有人说,如果国足挺进决赛圈,家祭无忘告乃翁,记得来我的坟头上炷香。听到这些我们不爽吗?当然。但你无力反驳。这种随行的无脑的冷嘲热讽,在字面上没有一点错误,国足的成绩摆在那里,像是片毫无生机的荒漠,苍白冰凉、赤赤裸裸。
所有人的谩骂和讽刺都无可指摘,撂下的话头再狠,以国足的阵脚,他们也扬不起一只打脸的手,推不翻这窝囊的尴尬的命运。但谁都又会发现,自己从未像在面对国足时这般犹犹豫豫,下过的决心被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拖欠直到不了了之。比赛来临了,我们还是要精神分裂,一边延续自己不抱希望、追求“客观中立“地看待国足的心情,一边任由自己不能泯灭的那份热爱蜷曲在某个角落里,孤独、沙哑地为五星红旗守望。国足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啊,他也能进球,也能带来一些不意之喜。国足是这世界上球迷最多的队伍,无论你是否关注,无论你是否明白,但当他有了比赛,你不会愿意驻足看上两三秒钟吗?就算随后,你努力辨认出哪一边是中国男足,然后再不带任何感情的离开,假装好像什么也不曾发生。
中国球迷的付出,一直毫无保留、不计回报
没有人不明白国足曾有多么狼狈、有多么可笑可怜,但不会有人像撕掉不再回来的日历一样彻彻底底的忘记过他们。国歌奏响的时候你还会热血翻腾,你会忆起对他爱恨由心,在各种的心情里交织沉湎的苦涩味道。这个大千世界,不乏真正站在国足后面为他奠定基石的拥趸,爱之深愈责之切,过后再义无反顾、不为任何理由地去拥抱他的未来――哪怕这条单行的的路上荆棘密布、吉凶未卜,哪怕最终带来的又只是更加“无所谓成败荣辱”的无奈。我们不知为国足出线的形式做过多少数学题目,估过几次概率而只是聊以自慰,我们渐渐的形成了中国特色球迷心态,习惯了把奇迹的曙光摆在心间最神圣的处所,然后披挂上悲观摇头、徒叹奈何的外衣。在许许多多和今天类似的瞬间,那些隐约闪光的奇迹最后都无能为力地熄灭黯淡,没有谁比我们自己更伤痛惆怅。梦想总是要有,奇迹总是要相信。他可以实现,只有在退无可退、为了生存而战的时候,我们才会看到。当今天奇迹如梦幻一般降临,我们终于可以不再关注什么菲律宾澳大利亚伊拉克的连锁战线,不再牵挂什么十二强赛更有多少回环曲折。朱雀体育场的上空回荡起国歌了,我的确在那一刻眼眶微润,这个荡气回肠同仇敌忾的夜晚,我们没有想过奇迹的希望会破灭,只有怀着必胜必死的信念,战斗到了最后。
"我来到,你的场边/ 继续与你的誓言;
想象着,出现的日子/ 你我会怎样喜悦。
你在那,02年夏天/ 是熟悉的那一张脸。
只是没有,亲眼看见/ 你那青葱的岁月。
你会不会突然的出线? 在西安的赛场边,
站在那座山巅, 沸腾的深夜/ 看见梦想阴晴圆缺;
我多么想和你见一面, 看看你胜利的笑脸/
没有哭泣流泪, 因你梦圆;
对你说一句,只是说一句/我们出线。”
游戏中的异想天开,又是多少人的梦想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